2023年3月6日下午,陕西榆林的柳先生接到榆林市高新区第一幼儿园李老师电话,他的小孩“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5月4日,柳先生说,当时立即将孩子送往榆林市第一医院,医生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头皮血肿”。直到看了监控,他们才发现,教师李某有扔摔孩子的行为。
4日下午,记者联系榆林市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办公室高主任。对方告知,针对此事,教育局派出了专人负责处理,局里也下发过相关文件,“涉事老师李某是有教师资格证的,现已经对其做出停职处分。”
(资料图)
柳先生回忆说,当晚从医院回家后,孩子出现发烧、头晕、呕吐等情况,但大家都认为是摔伤后正常情况,“还是相信老师的说法,觉得是孩子自己摔的。”他说,老师还说孩子太调皮
此后几日,孩子多次提到“老师打人”,甚至经常熟睡中惊醒,说梦到老师打人。
面对如此情况,柳先生一家对李老师所说的“孩子自己摔伤”产生怀疑。3月9日,柳先生向园方提出查看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显示,3月6日下午4时30分左右,柳先生的孩子身穿红色衣服,正坐在椅子上,身穿粉色服饰的李老师在看到其有扭身的动作后,立即从墙边走至孩子身旁,双手将其抱了起来,随即摔在地上。柳先生告诉潮新闻记者,监控中能明显看出李老师双手有使劲。
下午4点半,正是幼儿园吃晚饭的时间,柳先生事后也问过孩子,老师为何有这样举动,“孩子说当时正在吃饭,扭头拍了一下东西,老师就把他抱了起来扔地上。”柳先生说,看完视频后,李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情绪失控。
柳先生提供了一份榆林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4月19日出具的《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鉴定书中显示:枕部可见约鸡蛋大小包块,局部皮肤淤青,触痛、压痛明显。被鉴定人头皮下血肿符合轻微伤。
至今过去两个月,柳先生一家始终未收到李老师和园方的主动道歉,也没有接到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事的处理意见。柳先生说,孩子去年才上幼儿园,发生这样的事情后,一直待在家中,此事对孩子心理造成了伤害。他希望教育部门能对此事有明确处理意见,并要求老师和园方公开道歉。
记者多次致电榆林市高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及涉事老师李某,但均无人接听。
颅脑损伤或可致命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特重型表现为:脑原发损伤重,伤后昏迷深,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据诊断证明,本次事件中当事孩子为轻型颅脑损伤。
儿童更易颅脑损伤,家庭该如何预防?
颅脑损伤在小儿比较常见。因小儿脑发育尚未成熟,故对损伤较为敏感,即使从外表看伤情不重,但仍可能造成脑组织的损伤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颅脑损伤的原因有由高处坠落、窗口坠落、楼梯滑跌、小儿打架,或由于自行车、机动车辆的交通事故而受伤。小儿发生颅脑损伤,都应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有伤口应予以清创缝合,预防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建议,家庭中尽可能规避颅脑损伤风险,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家庭环境安全
1. 家具设置:家具摆放应避免过于拥挤,以免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撞击。尽量选择圆角家具,避免尖锐的角落。
2. 地面防滑:选择防滑地板或地毯,避免儿童在家中摔倒。
3. 高处防护:给窗户、阳台等高空区域安装防护栏,防止儿童从高处坠落。
4. 避免将易碎、有毒或危险物品放在儿童容易接触到的地方。
二、注意日常行为习惯
1. 睡觉安全:给婴儿提供专用的婴儿床,并采用合适的床栏高度,以防止坠床。
2. 抱孩子时要稳当,避免孩子在怀抱中突然挣脱摔落。
3. 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打闹、攀爬等危险动作。
4. 提醒孩子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如戴安全帽、过马路时要注意车辆等。
三、加强监护与教育
1. 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活动,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游泳等高风险场景中要保持警惕。
2. 教育儿童了解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危险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3. 及时向孩子普及安全知识,如正确使用安全设施、遵守规则等,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4. 家长要学会应急处理技巧,如颅脑外伤初步处理、心肺复苏等,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四、参加体育活动时的防护
1. 儿童参加运动时,要佩戴适当的护具,如头盔、护膝、护肘等,以减少运动中受伤的风险。
2.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避免让孩子过度劳累或参与高风险运动。
3. 在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时,尽量让有经验的教练或家长陪伴,确保安全。
预防儿童颅脑外伤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提高家庭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学校应避免教学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并加强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社会要提高对儿童安全的重视程度,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钱江晚报、《中国现代医生》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上海市儿童医院
责编 | 李可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