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欢快歌曲《春天在哪里》,唱出了美丽的春天。
今年的3月20日是春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那么,在一年当中,春季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来说,又是从哪一月的哪一天算起呢?
一种说法是,以岁首为春季的开始。俗话说:“一年一度又一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民间正是以阴历(农历)正、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的。按照这样的划分,正月初一自然就是春季的第一天了,农村不是把过春节作为“迎春”吗?
另一种说法是,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立春排在二十四个节气之首,而节气又是古人根据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路线对地球的光照来确定,它可以表明四季的变化,所以立春应该是春季的开始。立春通常于每年2月3—5日交节。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以春分为春季的开始。根据我国气温变化,春天的萌动在每年3月中旬以后,只有在这时,才真正是鸟语花香,气候适宜,人们脱去冬装换春装,开始投入春耕大生产。按照二十四个节气,春分是在每年的3月19—21日交节,因此人们又把春分作为春季的开始。所谓“早春三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上述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究竟哪一种说法对呢?我们可以通过历法和天象知识来揭秘。
现在的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历,它是以朔望月作为一个月,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回归年作为一年。众所周知,一个朔望月的时间长度是29.53059天。如果把阴历一年定为十二个朔望月,那么一年便是354.36708天,这比一回归年的365.24219879天少了近11天,但是把阴历一年定为13个月,却又比一回归年多了18天。
为了使阴历的一年同回归年较好地统一起来,历法学家规定每19年设置7个闰年,12个平年,闰年是13个月,平年则12个月。于是在阴历中,一年也可能是354天,也可能是384天,日期相隔竟达30天,这样就反映不出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也就不能固定在阴历的哪一月、哪一天,因此,以岁首为春季的开始不太恰当。
而节气是我们祖先为补救阴历不能反映自然界季节变迁所创造的,但是由于我国南北相距几千里,气候千差万别,立春又恰逢在“五九”和“六九”期间,天气还相当冷,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有时也是冰霜封冻,白雪皑皑。另外,从太阳的光照情况来看,立春正是阳光从最南位置向适中位置过渡阶段,光照虽然由寒转暖,逐步柔和,但这时地面在冬季积累起来的寒量还在继续散失,气温并不能很快回升。况且,我们感觉到的气候冷热,并不是直接随太阳光的角度变化而变化,而是随地面受太阳光的照射后,所释放出的热量多少而变化。所以,立春还不能表明春天的到来。
如此来看,把春分作为春季的开始才是正确的。因为此时的太阳光照,正好直射在赤道上,而我国又处在北半球,接受的阳光不多不少,气候温和适中,不冷也不热,所以,天文学家都乐意把春分作为春季的开始。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以春分作为春天的开始并不适合全国各地。鉴于此,我国气象学家常用候温划分四季。即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10℃,这5天中的第一个≥10℃的日期为春季的开始。同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22℃中的第一个日期为夏季的开始,连续5天日气温在22℃到10℃之间的第一个日期为秋季的开始,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10℃中的第一个日期则为冬季的开始。(谈宜斌)